希望春天早點來。希望疫情盡快平息。無法重啟2020,給我們狠狠地上了一課。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發展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,也為社會的各行各業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,健康行業則是深受影響的一個行業。
面對疫情,我們突然發現,以前講的很多東西都沒有太大意義:無論多大的傷痛,在死亡面前都是擦傷;無論多大的苦難,在生命遭受威脅時都不值一提。
疫情后,健康產業六大趨勢值得關注
1、 醫療、生命健康產業得到新發展政策。健康產業本來就是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,國家一向重視。此次疫情事件,可謂舉全國之力,耗費以及損失的金額數以萬億!健康行業管理者更加知道了“防患于未然”的重要性,國家政策會大力支持醫藥研究、保健養生品的開發。其一可以預防群體性疾病突發事件,其二可以切實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,真正早日實現“中國夢,健康夢”。
2、 通過這次疫情,公眾對健康意識將進一步提高。以往公眾對健康行業有過妖魔化、一刀切的偏激認知,現如今疫情對民眾從身體到心理來了一次徹底“刷新”,民眾知道人的身體不是靠藥堆砌起來的,而是靠營養。營養的攝入需要靠日常的食物、養生品、滋補品。正如經過汶川地震的四川人民,他們相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舍得更懂得享受生活。全國人民經歷本次疫情,也會更舍得在健康品方面進行消費投入。
3、 消費需求會從口罩向其他健康領域不斷拓展。在這個領域如衛生防護、醫療保健、運動等發展空間會進一步打開,人民對健康關注會從口罩需求向其他健康領域不斷拓展,如口腔噴劑、漱口水、免洗洗手液、消毒用品、空氣凈化器、滋補品、營養品、功能食品等。
4、 免疫力類產品將成為生活必備品。新冠狀病毒的感染或康復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免疫力。以往人們對免疫力的理解比較含糊,覺得免疫力是抽象的、可有可無的,而經歷了疫情才知道免疫力甚至可以決定生死。因此,提高、改善免疫力的產品將成為人們家居、出行的必備品。
5、 中醫外治將得到普遍認可與普及實用。中醫能治大病、難病,中醫外治的方法更簡便易行,性價比更高,安全更有保障。如果說中醫是中華文明的一頂皇冠,那么中醫外治是這頂皇冠上的璀璨明珠。艾灸、膏貼、拔罐、刮痧、熨烙、推拿、正骨等等,以前被認為是偏科、冷門的外治技藝和方法,如今將登上大雅之堂,重新獲得重用。在武漢醫院,都在借助艾灸為環境消毒殺菌,可以避免傳染,輔助康復。今后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掌握和使用一到兩個中醫外治法。
6、 社區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。過去社區醫療服務水平參差不齊,造成大家對社區醫療的信任度不一。作為醫療體系中最基層也是與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單位——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在未來將受到更多的關注,在疾病預防、基礎醫療、保健服務和健康教育方面發揮更加積極和深入的作用。
廣州,華南最值得托付健康的城市
廣州的醫療資源無論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是中國一流的,這一點毫無疑問。
1月14日公開的《廣東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》:2020年,省財政安排貫徹落實省委“1+1+9”工作部署的重點支出資金5459.24億元,占省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的80.7%,包括:安排科學技術及經濟發展支出290.7億元,增長24.7%;繼續支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,安排教育支出642.47億元,增長10.9%;安排5億元,支持創建廣州呼吸中心、腫瘤中心、腎病中心等三大世界國際醫療中心。華南地區最值得托付健康的城市是哪個?當然是廣州,有經驗有資源有投入有鐘南山院士有唐小平博士(衛健委主任,醫學博士,畢業于弗羅里達大學,廣東省抗擊"非典"一等功榮立者)。
中國境內哪里是最值得托付事業的城市?廣州當然要坐在第一排!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抗擊疫情的能力,沒有高效運轉的政府,沒有龐大的人口基數,沒有排名前列的高??蒲性核?,沒有突出的地理優勢,沒有強大的靈活變通能力,你怎么敢把自己的事業扎根在這種城市?站在一幅中國經濟地圖前,無論人口、資源、資金都滾滾向南,這是人們的理性選擇,廣州是其中的最優選擇之一。
面對疫情,我們能做的就是少出門,減少人員流動,撐過重要的疫情潛伏期,不給國家添亂。第十一屆中國(廣州)國際健康保健產業博覽會(HCI 2020),即日起至2月9日,實施員工在家辦公舉措,全天提供展會咨詢服務,以減少病毒新一輪的反向大潮進一步擴散,眾志成城抗擊疫情!
受疫情影響,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展會檔期問題。第十一屆中國(廣州)國際健康保健產業博覽會展會檔期不變,9月11-13日在廣交會展館舉行。若時間有調整,將第一時間公布通知大家。
目前展會宣傳工作已全面鋪開,眾多優質品牌展商將助力9月展會;同時組委會將繼續加大展會宣傳力度,核心買家組織及觀眾邀約有條不紊,重點宣傳針對性進行,持續為行業搭建深度交流的一站式采購平臺。
疫情面前,直面危機,第十一屆中國(廣州)國際健康保健產業博覽會將持續做好自身工作,與廣大行業者一起,共渡難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