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過后,人們對自身健康方面的問題會更加的重視和關注,健康意識也會逐漸增強,由此帶來的是大健康產業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政策。
此次疫情對社會各方面所產生的影響之大,其耗費、損失的金額不計其數。與此同時,我國也面臨著工業化、城鎮化、人口老齡化以及疾病譜、生態環境、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等帶來的新挑戰,需要統籌解決關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。所以無論是國家還是群眾,都會更加重視“防未病”的重要性。
在政策支撐、人口老齡化帶來需求、健康意識提升刺激消費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,我國大健康產業迎來發展。目前,雖然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,但市場潛力巨大,規模不斷增長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·皮爾澤曾將大健康產業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“財富第五波”,特別是對于中國來說,目前“健康中國”戰略進一步提升了大健康產業的地位,未來大健康產業前景光明。2017年國內大健康產業總產值約6萬億元,2018年,這一規模已經超過7萬億元。國家衛健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張毓輝此前表示,到2020年,大健康產業有望突破8萬億元的產業規模目標。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,到2020年底,全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8.7萬億元。
數據來源: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
一、大健康產業基本概況分析
大健康產業是指與維持健康、修復健康、促進健康相關的一系列健康產品生產經營、服務提供和信息傳播等產業的統稱,是繼IT產業之后第五波經濟浪潮的新支撐。具體包括五大細分領域:一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;二是以藥品、醫療器械、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;三是以可穿戴健康設備、理療、美容、保健食品、健康食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;四是以健康檢測評估、養生、健康家居、有機農業、咨詢服務、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;五是以養老市場為主的健康養老產業。
現階段,我國大健康產業主要以醫藥產業和健康養老產業為主,市場占比分別達到50.05%、33.04%;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比重最小,只有2.71%。
中國大健康產業細分市場占比統計情況
數據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》統計數據顯示,預計2019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.78萬億元,到了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0萬億元。2019-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.55%,到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14.09萬億元。
2017-2023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
數據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大健康產業將成為熱門領域,在中國有一個突破性增長已成為產經界共識。由《中國企業家》雜志社主辦的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12月8日-9日在北京舉行。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、董事長,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陳東升出席并發表演講。
陳東升表示,我們有兩個“沒想到”,“一個是沒想到人口老齡化來的這么快,還有整個社會對老齡化的準備如此不充分,這是我們今天的現狀”。
陳東升指出,中國到2035年將會進入深度老年社會,長壽時代伴隨而來的肯定是健康時代:“大家都知道美國最大的產業是健康產業,占美國GDP的17.9%,中國現在只占到6.4%。所以中國大健康產業會繼房地產、汽車之后成為一個最大的支柱產業,我相信十年后成為中國最大的超過房地產和汽車的一個產業,這是我們要準備好進入這樣的健康時代”。
二、大健康產業的資本市場表現
大健康產業以其可預測的增長需求已逐漸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。隨著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,以往大而不強的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行業的IPO情況相比以往都有了明顯的進步,有助于我國醫療行業核心能力的增強。目前來看,醫療器械走科創板,生物醫藥去港股的態勢已經形成。
2019年在A股上市的大健康企業募集資金凈額達到153.4106億元,主要是在科創板,科創板在現階段體現出了較強的募資能力。在港股上市17家大健康企業,總計募集資金凈額335.15億港元,其中260.8億港元屬于生物醫藥企業,占比高達77.8%,其中募資凈額的前三甲也悉數被生物醫藥企業拿下。
而在美國股市,反倒是中醫藥題材受到了關注,2019年選擇在美股IPO的兩家藥企蘇軒堂(SXTC.O)和幸福來(HAPP.O)均是以中醫藥為主營業務。
由于年初疫情的影響,未來公眾對于醫療領域將會更加關注,一些新興的醫療模式將會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。因此,即使資本寒冬來臨,大健康領域預計受到影響將相對較小。
三、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不利因素分析
1、消費市場有待培育
一方面,目前的消費群體,仍然受限于中老年及病患者,健康市場開拓不夠;另一方面,消費者對產業了解和認識不夠,甚至很多人并不懂這個行業,認為這個行業就是賣藥、賣醫療器材的,這對廣泛定義的健康產業推廣不利。
2、產業鏈分散、商業模式落后
目前,我國大健康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,大健康產業鏈在各個環節上都顯得比較分散,對應的資源分布也相對分散,大多數健康廠商規模較小,缺乏對競爭力產品、核心技術、健康服務傳播路徑等的系統整合,產業鏈分散和商業模式落后勢必會成為制約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桎梏。房企的加入有助于進行資源整合,但就大健康產業總體發展來看,勢必仍需要尋找相應的資金、資源、技術和渠道等方方面面的有效結合途徑,同時,傳統的健康產業也需要思考如何進行產業和產品的升級換代。
3、研發和技術創新不足
我國大健康產業,低水平的重復生產等問題十分嚴重,特別是研發和技術創新不足。技術基礎薄弱,個性化服務不足,健康行業仿制現象頻出,高新技術缺乏等問題都阻礙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。并且大健康產業涉及多個細分領域的相關技術,例如: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的應用、大數據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布局、現代制藥技術在大健康領域的應用等,與國際還存在較大差距。
4、產業法規有待完善
目前,我國大健康產業法規不完善,市場秩序混亂,假冒偽劣產品依然存在,標準和信息滯后等等問題,例如在現代中藥領域關于醫藥制造技術的監控細則、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臨床數據共享的政策法規、患者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細則等相關政策都需要全面完善。同時,在健康產業的熱潮下,許多地方企業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投資計劃,無序開發、重復建設等現象比較普遍。
四、未來我國大健康產業五大發展趨勢
1、高科技化——可穿戴設備、遠程醫療、雙向音頻遠程、慢病監測、區塊鏈醫學等高科技將在醫學領域大范圍應用。
2、精準化、標準化和專業化——通過精準的檢測、治療、康養來實現個性化、專業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照顧管理系統。
3、智能化——人工智能、物聯網+等新技術將為大健康產業帶來變革,AI智能等信息化技術能夠提升診斷治療的智能化的水平。
4、融合化——大健康產業將與地產、文化、旅游等行業深度融合。
5、國際化——開展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是未來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趨勢。
由此可見,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,國內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,“消費升級”與“生命健康”,正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的核心關注領域。在市場需求推動及政策紅利釋放下,大健康產業引領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浪潮,國內外各領域資源的密集介入,不斷擴充著產業的規模、延伸與拓展產業領域的邊界。